校园英语
主办单位: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1009-6426
国内刊号:13-1298/G4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26837 人次
 
    本刊论文
试论文化意识和英语课堂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将文化与语言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力求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文化教育,探索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就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意识一一进行了探讨。

  一、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语言文化素质
  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营造语言环境,不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适当地介绍英语文化背景知识,采用灵活的方法在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加强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提高学生对文化的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地吸收异国文化,促进对异国语言的了解。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得体的语言,并有意识地展示中西文化的共性和差异、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提高学生对文化的兴趣,将中西文化在称呼语、致谢、谦虚、赞扬、表示关心、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比如:可将中国人与英语国家人谈话的禁忌归纳为四个词:I,WARM,where,meal,其中I代表income,第二个词中W代表weight,A代表age,R代表religion,M代表marriage,由此引出“七不问”:不问对方收入,不问体重,不问年龄,不问宗教信仰,不问婚姻状况,不问“去哪儿”,不问“吃了吗”,这样可使学生对与英语国家人交谈的禁忌有更清楚的了解和把握。
  二、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文化导入,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应该鼓励引导学生多接触英美原版的东西,如有关外国节日的影碟、录像、听广播让学生了解西方人怎样过Halloween,Thanksgiving Day,Easter,Christmas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节日里吃的食物、玩的游戏,节日的起源和习俗,直观地了解英语国家的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语言习惯,体会中西文化的差异,并能结合本国的节日进行比较。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能使他们体会不同国家文化的差异,培养世界意识和尊重文化差异的情感。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因特网获取更多的英语文化信息。多渠道收集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结合每一教学阶段目标要求,结合教材,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1.词汇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词汇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各种文化信息,同时,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同的文化意识会影响词汇的意义。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在掌握词义的基础上,挖掘词汇的文化内涵,了解其中的文化因素。如在学习dog一词时,给学生讲解:在我国文化中,dog常用来形容和比喻坏人,如:“走狗、狗眼看人低”等;而在西方文化中,dog却常含褒义,它象征着人类忠实的朋友,常用来比喻人,如:clever dog(聪明的人);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You are a lucky dog.(幸运之人)等。英语的星期五是“Friday”,英美人很多都信仰基督教,而耶稣受难的日子正是星期五。因此就有了“Friday face”,意指“愁眉苦脸”;“Black Friday”,意指“灾难的一天”。而星期日“Sunday”,会使人想到耶稣复活、做礼拜、过节,常常有神圣、欢乐等含义。这样,人们就把最漂亮的衣服说成是“Sunday”或“Sunday best”。没有这样文化背景的汉语词汇“星期五”或“星期日”则没有以上之意。在学到有关数字、食物、名字类单词时,也可渗透文化意识。如:中国人喜欢6、8、9等数字,而在西方人眼里seven是个幸运数字,又被称作lucky seven,数字thirteen却是英美人忌讳的数字,教师还可以把13与耶稣相关的故事告诉学生。可见,词汇教学离不开文化传授。
  2.句型教学中强化文化意识。
  在英语课堂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句型操练,在交际练习和活动中,言语表达及行为要符合文化规范,这也是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一个目标。所以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特别是一些句子和特定短语的教学方面,语言有更明显的文化积淀的内涵。在教学中我们要向学生渗透这方面的知识,如:在英美人见面时,如不打算谈论什么事时,只需说一声“Hi”或“Hello”就够了,而在聊天时,常常会谈论天气:“It’a sunny day,isn’t it?”“Yes,isn’t it ?”而他们并非要真正讨论天气变化,等等。又如当别人问是否想要吃或喝点什么时(Would you like some bread/milk to eat/drink?)我们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但按照英美国家的习惯,则更倾向于直接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辞,说声:“Yes,please./Thank you.”若不想要,只要说“No,thanks.”就行了。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和英美国家人们直率的不同文化。这样可帮助学生从中获取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和信息,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使他们不至于由于对目的语文化缺乏了解而造成交际失误。
  3.结合课文文化背景,渗透文化意识。
  小学英语教材中最主要的部分是课文部分,是学生接受、操练语言的重要环节,也是最能集中展现文化差异的部分,教学中所花的时间和精力都较多。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其中的文化因素,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如:中国人在收到节日礼物时会客气一番,不当面打开礼物。而西方人收到礼物会当面打开,并表示称赞和道谢:“How beautiful!”“Thank you for your present.”要把西方人对接受赞扬及恭维时的反应及时渗透进去,以免重复出现受到外国人表扬“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时,学生还一个劲地说:“Oh,no,no,no,where?where?”的现象。教师要告诉学生:我们把自谦当成一种美德,而对方会感到你认为他的赞赏或恭维不是诚心诚意的,或是不值得的,我们只需要回答“Thank you.”就行了。
  三、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收集传播文化知识
  文化的教育仅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利用课外时间,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观看介绍各个国家风景的影片,欣赏各个国家的民歌,了解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知识学得扎实,而且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渗透文化意识,可谓一举多得。也可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让学生多接触外国的文化和语言习惯,了解外国文化艺术和风土人情,增加学生文化知识的积累,通过听来培养语感,拓展学生的知识储蓄量。因此,课外活动在跨文化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具体的语言实践。
  四、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资源,适时传播文化知识
  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也渗透了文化意识,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配合现行教材不断积累、收集文化信息丰富的文章、图片资料,称呼语、赞美与谦虚、隐私、打招呼、介绍、节日、表示体贴和关心、谚语和格言、诗歌和歌曲,等等,通过指导性学习,使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的有关英美文化的研究性学习。
  五、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参与收集有关文化的知识,在英语角活动专设英语文化方面的话题,让学生在有准备的情况之下就文化方面的话题进行口头交流,利用展板或学习长廊介绍异国文化,等等。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意识对英语教学与英语学习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英语不能只是单纯的语言教学,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其对语言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正确理解并准确使用英语。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校园英语》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校园英语》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